中办印发关于做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提名评选工作的通知
习近平: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 全面发展协商民主
推进国安机关工作高质量发展,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

感人故事丨65年!一家三代守护“麻风村”

发布时间:2019-05-24  来源:央视网  字体大小[ ]

  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,一家三代五个人,用了65年的时间做一件事——为大山深处的“麻风村”送物资。

  65年间,这家人把这件事当做家族使命,三代人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山间小路上。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讲述这家人和这个“麻风村”的故事。

  艰难跋涉 物资送进“麻风村”

  半个月前,一场罕见的冰雹袭击了三都县。三合街道排偷村山顶上,一个小寨子的房屋瓦片全部被冰雹砸碎。雨水把木屋淋透,几位居住在里面的老人衣食无着,住宿也成问题。

  排偷村里,早晨刚刚下过一场阵雨。雨一停,村民王胜林就和妻子忙着给自家的马钉上新马掌,急着要赶马进山。

  钉好马掌,王胜林和妻子开始往马背上装物资。有粮食、有衣物,还有一些农作物的苗。

  王胜林:辣椒苗带给老人们种,我们发好苗,把苗育好后拿给他们种,上面没有其它的东西,一样都没有,我们必须要送上去。

  王胜林因为腿上有伤,最近几个月上山送物资的活儿,都是妻子吴光云和弟弟王胜金承担。

  王胜林:路上不好走,你们要小心点哦,注意安全啊。

  妻子吴光云:好,走啦。

  王胜林:慢点,注意,慢点,兄弟你跟你嫂子多辛苦点,慢走。

  老人住的寨子在一座无名大山的山顶上,离山下有十几公里距离。途中要翻越二十多个山头,过四五十个大弯。两个脚掌宽的山路上,每一脚下去,踩住的都是青苔和稀泥,令人脚和马蹄都不住地打滑。不断地上坡下坡,更是连马儿都走得踉踉跄跄,差点控制不了速度。

  除了路滑,这一路上还不断地有被冰雹和雨水砸断、冲倒的树木阻挡去路。弟弟王胜金拿着柴刀走在前面开路。遇到粗一点的树木,就要耽误两人赶路的时间。

  王胜金:嫂子,牵着马,树枝挡路了。

  吴光云:哎哟,还危险。

  王胜金:没有斧头。

  吴光云:慢慢地砍,路通了我们好走,我们必须要到村里。

  雨后放晴,气温升到33度。山间雾气蒸腾而起,闷热令人和马都有点喘不过气来。到达途中一个有泉水的休息点时,大家已是满头大汗,一岁多的孩子被热得自己抓起碗来就想喝水。吴光云顾不得擦汗,先赶紧用泉水给孩子消暑解渴。

  记者:她受得了不。

  吴光云:受得了,可以的。

  记者:她也不哭。

  吴光云:她不会哭,她都走习惯了,不会哭。

  行进了两个多小时,大伙儿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,孩子也被颠得睡着了。总算是爬完了大部分陡坡,接下来就是连续下大坡。上坡难,下坡更险,连走了十几年这条路的老马,都走得战战兢兢、累的直喘粗气。

  无名大山人迹罕至。随着气温和湿度的升高,路面堆积的落叶下,蛇虫开始出没,吴光云走得格外小心。在这条路上,十几年来她遇到过的危险历历在目。

  吴光云:遇到过大的那种老蛇,头是三角形那种毒蛇。

  王胜林的弟弟 王胜金:驮米来到这里,马撞倒(石头)摔下去就死了一匹马。

 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,我们终于接近无名大山的山顶,老人们居住的小寨子出现在眼前。而此时,吴光云也已经累得不行。她抓住马尾巴借力,靠马拖着自己往前走。

  走进寨子,一卸下物资和马鞍,马儿立即躺在地上打起了滚。

  吴光云:每次驮料来,驮重东西来,假如累了它就打滚发泄,累很了打滚它要舒服点。

  在当地民政局的帮助下,老人们被冰雹打坏的大房子已经基本修补好。弟弟王胜金就和几个村民一起把打烂的厨房拆掉重新修一个。吴光云则负责把物资分发给老人们,帮忙生火做饭。

  麻风村老人:这里交通不好,我们运不了东西,都是胜林和他(媳妇)还有(弟弟)胜金他们带粮食进来。

  小寨子只有一栋大木屋,四个老人合住在里面。老人们都有些残疾,因为他们是麻风病患者。而这个寨子,就是三都县最后一个麻风村。

  破除偏见 “麻风村”里是我家

 

 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,发病严重时可使人面目全非,肢体残缺。由于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较长的潜伏期,曾经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肆虐我国。当年缺医少药、医疗知识匮乏,人们对麻风病是“闻之色变、避之不及”。一个村的人得了麻风病,这个村就得集体搬迁,过上与世隔绝的生活。

  因为与世隔绝,村里麻风病人需要的生活物资和医药,就得从外往里送。吴光云的丈夫王胜林,就是三都县民政局安排的麻风村管理员。而王胜林一家三代人,则用65年的坚守,逐步消除了人们对麻风病的偏见。

  通往麻风村的山路,绝大部分被没膝高的野草覆盖,两旁的森林也是遮天蔽日。这条所谓的“路”,其实就是一条两个脚掌宽的“泥巴沟”。这条路几乎没有别人走,只有王胜林一家人。

  医生:你抬这只脚能不能抬?

  王胜林:能抬。

  医生:这边呢,这边没有影响,可能伤着那边,这边痛不痛。

  王胜林:哎呦,痛。

  医生:压着也痛吗?

  王胜林:嗯。

  去年10月26日,王胜林在给麻风村勘察水力发电选点的时候,不慎从20多米高的瀑布上滑倒坠崖。从昏迷中醒来的王胜林,挣扎着用手机向家人求救。家人和乡亲们经过4个多小时的搜寻,总算找到血流满面的王胜林。大家又经过四个小时的艰难跋涉,才把他抬到医院。

  三都县社会救助局局长 李克林:他说话还可以说,声音很微弱很小声。他说虽然我受伤了,但是记得麻风村的老人,不能没有人去照顾,我叫我的妻子和弟弟坚持去给他们送物资。

  坠崖造成王胜林的头部、手部、腰部、腿部等多处严重骨折,右腿打进十根钢钉。

  25年前,王胜林从父亲手里接过了管理麻风村的工作,因为这项工作没有人敢干。而实际上,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,麻风村搬迁到无名大山山顶后,就一直没人敢靠近这里。

  村民 李正香:大家知道麻风病传染,政府招人去管理,都没得哪个愿意管理,感染了怕医不好,个个都怕。

  村民 王胜标:从这条路走过去,我们都很怕,一喊麻风来了,我们小时候一听就都跑了,我们都很怕。

  不单村民害怕,就连当地安排送物资的工作人员,也都没人能干超过一个月。

  王胜林家就住在通往麻风村的这条小路口上。当年,王胜林的爷爷王玉春看着这些乡亲没人敢照顾,觉得心里过不去。于是在1954年,爷爷做了一个决定。

  王胜林:爷爷也是看到麻风村病人多又可怜,他就说如果没有人做(管理)他就自己来做,如果他在村里面照顾麻风病人被传染麻风病了,他就住在麻风村不回来了。

  其实,麻风病只要不是长期亲密接触,就不会传染,更不会遗传。于是,爷爷自从管理麻风村的第一天起,就立下家规:家里人谁也不许怕麻风病,歧视麻风病人。而且在王胜林五岁的时候就带他一起进山。

  王胜林:爷爷就把我架在马背上,当时我还是躲在爷爷的身后,但是多次进村后,我逐渐逐渐对那些病人有了感情了,老人们用山上那种芭茅草编玩具给我玩,逐步接触他们多了就不觉得可怕了。

  爷爷一干就是27年。1981年,爷爷在临终前,把照顾麻风村的工作,交待给王胜林的爸爸。虽然爷爷并没有感染,可周围的人还是躲避、孤立王胜林一家人,他们成了村里“最孤独的人”。

  王胜林:当时我在学校都被同学们骂,我爷爷是大麻风,我父亲是二麻风,讲我是个小麻风,我们家去别家吃喜酒的时候人家就闪,我们过去那边坐人家就跑这边坐。

  1994年,照顾麻风村13年的父亲,又在临终前把这个工作托付给了王胜林。偏见,又给王胜林造成了很大的困扰,快30岁了还找不到媳妇。

  王胜林:整个片区都找了找不到,基本上说了二三十家一家都没成,个个家都讲,哎哟,当麻风那个人家,哦哟,不去,万一和他家成亲戚,经过走我们这边会传染麻风病,不去。

  其实,经过爷爷和父亲两代人的努力和证明,情况也在逐渐扭转。本村姑娘吴光云就看上了这个踏实温和、对老人好的小伙子,也逐步认识到麻风病并没有那么可怕。2003年,吴光云不顾家人的反对,决定和王胜林结婚。

  妻子 吴光云:(父母)跟我说,你不要嫁给他,他是管麻风村的,万一有传染病。我说没事,你们不要管我。(父母)说不管你,你去了得病回来又麻烦我们,懒得理你,我讲你们不要管我。

  婚后,吴光云就跟着丈夫出入麻风村。十几年里,娘家和村里人再怎么指指点点,小夫妻俩始终如一。期间,两人生下一男一女两个孩子,一家人全都健健康康。

  每一次吴光云进麻风村分发物资后,都要请老人们在物资清单上按手印。而我们发现,由于老人们眼睛不好,吴光云都是手拉着手帮他们按手印。

  记者:怕不怕?

  妻子 吴光云:不怕,其实为什么不怕,他们就像我们家的老人一样。

  麻风村老人:(夫妻俩)人好啊,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。

  当人们看到王胜林一家三代人,与麻风病人像亲人一样平安相处了65年,偏见也就慢慢消失了。

  一家三代人 用心只干一件事

  65年里,外界对麻风村的偏见逐渐消除,而麻风村的规模也在逐渐缩小。这里的人有的陆续去世,有的治愈迁出,目前只剩下最后四位老人。这65年,王胜林一家人一代接着一代地只做一件事——守望麻风村。

  从1954年王胜林的爷爷王玉春接手算起,已经在王家传了三代五个人。为什么这家人如此执着,要做这件别人躲都躲不及的事呢?65年坚守,只源于当年老爷子的一句话。

  王胜林:爷爷说,人家怕我们不怕,我们的家风就要这么做,如果没有人愿意做,我们家就必须要先把麻风病人照顾好。

  一诺千金。27年后,王胜林的爸爸王开国从爷爷手里接过了履行承诺的重担。又过了13年,王开国积劳成疾一病不起,又把想出去当兵的儿子王胜林叫回了家。

  王胜林:爸爸对我说,我们的家风是不做就不做,做就做到底,胜林,我这个病是好不了了,我可能走不动了,你是长子我去世以后,你必须要替我去麻风村那边照顾好老人们。这是爷爷交给我的,我就必须交给你,这个家风我们家必须传下去。

  王家三代恪守家风65年,换了10匹马;而65年过去,麻风村也从最初的一百零五人,缩减到现在最后的四位七八十岁的老人。虽然病情早已控制好,但他们已经无亲无故,也习惯了这个地方和王胜林一家人,再难离开。

  麻风病村老人:现在我们不愿意出去了,有政府照顾,什么都有政府支持,有胜林哥弟帮我们带进来,可以的。

  妻子 吴光云:我去的时候他们高高兴兴,我回来的时候我又感觉他们想我,就像想他们的女儿媳妇一样。

  岁月变迁,当初爷爷接下的一项单纯的工作,已经变成王家人的一种难舍的情感。而老人们终将离去,王胜林所坚守的承诺也将始终伴随着几位老人,直到那一天的到来。

  王胜林:舍不得,舍不得,毕竟时间太长了,直到最后,每个老人不在了以后,我必须要带着我们家人到我父亲和爷爷的坟头说,爷爷爸爸,你们传下来的王家的家风,我们都在做,一直做到完结了,所以来跟你们告别一下,60多年差不多70年的一个承诺就落实到位了。

  恪守诺言 善始善终

  这条崎岖难行的山路,王胜林走了25年,父亲王开国走了13年,爷爷王玉春走了27年,一家三代,一路走来,这一走就走了65年。

  当初王胜林的爷爷,主动承担起照顾麻风村病人,是看着那些身体忍受着病痛,却又不得不被隔离的麻风病人可怜,是出于最质朴的善良,而当担起这个担子之后,他感受到得是责任,他们说不出什么大道理,只知道,答应的事情就要做到,就要善始善终。

  年复一年、日复一日,王家三代人65年来默默地守护着“麻风村”,一次次将粮食和物品送进这个村子,其实王家三代人送进这个村子的不仅仅有物资,还有与世隔绝的村民与外界连接的希望,和抚慰他们心灵的真情。  

中国公众新闻网摘编 崯嶧 

【免责声明】:以上图、文、音/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(本网原创文章除外),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。我们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。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,禁止用于商业用途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、法规、政策,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: 3555333776,微信号:GAN160003,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。电话:010-89525216。本网投稿邮箱:3555333776@QQ.COM。通讯地址: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(京贸中心)二层15号。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,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、来源:XXXXX网站。
点击查看更多评论>>发表感言:
验证码,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。